有着电商背景的生鲜零售超市与餐饮相结合的“超级物种”,胃口很大,计划两年扩展到3000家门店。跨界打劫者已经出现。当线上跨界者已经走到线下,传统餐厅反攻线上更有必要,或许那里才有你的一片蓝海。苏州食堂承包餐饮人惊呼,餐饮业又新增了一种新业态。
第一家永辉会员电商“超级物种”体验店已落地福州CBD附近。 所购生鲜可在餐饮区直接加工,尽管营业面积只有500平,但融合了永辉目前孵化的8个产物,包括鲑鱼工坊、波龙工坊、盒牛工坊、麦子工坊等单品店。
超级物种未来的胃口很大,计划两年扩展到3000家门店,打造超级美食梦工场。另一家盒马鲜生紧随而上,同样是在线下超市依托人流量做餐饮加工,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,不做堂食只做外卖。
生鲜超市零售与餐饮实现结合,未来餐饮格局再添新的变数。正所谓,不怕正面竞争者,就怕跨界打劫的。如何扩大自己的版图,这个命题已经摆在了众多餐饮人面前。
扩大版图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办法是做大品类
餐饮人更多思考的是产品本身,包括具体的菜品和品类,相较而言餐饮人这方面也更有优势,将地方性的一个小品类的单品做成一个大众化的品类,有很多成功的先例。
就像王老吉这样的地方凉茶,看似局限很大,最后一样可以风靡全国,偏于一隅的巫山烤鱼也可以走遍大江南北。关键是如何找到跟全国消费者共鸣的基因,像凉茶提炼了产品可以“去火”的特征,烤鱼要保证做活鱼才能消费者放心。
将产品转化成快消品,摆脱线下空间的束缚。
餐饮人传统的方式是通过不断的拓店扩大市场,过于依赖线下场所,选址一旦失败,人流量不够或者其它原因就可能带来经营性亏损。如果能够通过产品研发,将已有的产品转化成快消品,并被市场认可,则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增长。
不少人餐饮人都在尝试这个方向,像武圣羊杂汤的创始人王刚就在考虑为自己家的烧饼打开更多渠道。海底捞的底料分拆上市,其实也是走的这个路子,紧随而上的是呷哺呷哺,其调料包装和口味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。北大研究生创业项目湖南牛肉粉伏牛堂,据披露2016年卖出了100万盒方便粉丝,成为方便速食类目销量飙升最快的新兴品牌。
从线下走向线上,延长在市场中的触角,一定要重视外卖和电商。
这方面成功的案例更多,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金百万,除了上线第三方外卖平台,近几年自己还在打造独立的外卖平台U味儿。当然,做独立平台代价不菲,商家要认真评估,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优势,还是以深耕第三方平台为主。
目前一些优秀的品牌因为线下客流量稳定,或者因为担心外卖过程带来口味变化,对外卖还不足够重视。死守餐厅不等于是匠人精神,当线上跨界者已经走到线下,传统餐厅反攻线上更有必要,或许那里才有你的一片蓝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