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憋茄是我们家乡独有的一道家常菜,算是甏肉干饭的姊妹菜。但很多外地人都知道济宁的甏肉干饭,却很少知道还有肉憋茄这档子菜。上百度搜一搜,关于肉憋茄的介绍也简单得很。它主要是将肉馅塞入剖开的茄子炖制而成,“憋”字则形象地展示了这道家常菜的形态特点。除了茄子之外,辣椒等也用可作食材来制作这道菜。
肉憋茄对于我多半是童年时的美好记忆。小时候家境清贫,吃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,更别说吃肉憋茄了,所以偶尔吃一次印象便会特别深。妈妈是位持家的好手,做得一手好针线,也做得一手好菜,当然也包括做肉憋茄了。但毕竟条件有限,让妈妈发挥厨艺的机会也就特别少。每一次吃肉憋茄,都跟过年似的,常说余音绕梁,那时候吃过一顿肉憋茄,嘴里便会几天都有肉香味哩!
更让我不能忘怀的是爸妈对我深情地疼爱。每一次吃肉憋茄,妈妈都会把茄片中的肉馅夹给我,而她或只吃上几口茄子,或是用菜汤泡块馒头吃。每每看着我吃的那么津津有味,她的脸上总会显露出开心的笑容。
当年时兴工作人员吃住在单位,爸爸也是如此,平时家里只我跟妈妈俩个。单位食堂的菜多是没有油水的,所以当时洗碗从来没有洗洁精之类的东西。好在单位食堂里也有阶段性的改善伙食,在改善伙食的菜谱里,肉憋茄竟然是位居前茅的,当然价格也不菲。平时爸爸吃的最多的白菜粉条一般是五分钱一份,豆腐鸡蛋等便是一毛一份,炒肉丝一毛五,肉憋茄竟然要两毛五分,可以吃五顿白菜粉条了。一贯勤俭的爸爸从来不舍得独吃一份肉憋茄,所以每当食堂提前通知要吃肉憋茄了,爸爸便会回家接我去单位。进得单位的大门,不时遇到爸爸的同事们,彼此搭讪着:噢,千金来了呀!爸爸回道:今天食堂不是吃肉憋茄吗,把闺女接来拉拉馋!
很多年后,我常想起那时的一幕幕,心里不禁感慨万千。那时,爸爸为了女儿能够拉馋,不知要有几天过着没有菜吃的生活。因为那时生活费是有严格计划的,月初发工资时便已扣下十元钱的生活费,同时发给的饭票和菜票都是搭配好了的,一顿多花了,便会有吃不上菜的时候。记得当我吃的正高兴时,不止一位叔叔伯伯对我说,闺女呀,为你吃一顿肉憋茄,你爸爸又得吃几顿咸菜了。
也许是因为爸妈在饮食上对我格外的上心,使我从小就长得白白胖胖的,不象刚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同龄孩子们,菜黄菜黄的,跟豆芽似的。这让长得并不漂亮的我,给人一个可爱胖娃娃的形象。记得爸爸单位上的阿姨们见了我就夸,说这孩子长得耐见人。翻译成今天的话,大概就是可爱了。
成家后我自己做肉憋茄的次数很少,但每次或做或吃这道菜,都不禁想起爸妈,想起爸妈对女儿的那份舐犊之情,那是深深溶化在心底里的慰藉,是让我永远怀念父母的精神源泉。